在线咨询

您的位置是: 瑞安律师网>合同纠纷>正文

合同违约损害赔偿与其他违约责任形式的区别是什么?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时间:2017-11-08

  合同是当事人确定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证明,很多人认为出现违反合同规定时,只有损害赔偿一种方式进行追究,其实不然,还是其他违约责任形式,如实际履行、支付违约金、采取补救措施、解除合同等形式,当事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有利的形式维护自己的权益。本文将会对"合同违约损害赔偿与其他违约责任形式的区别"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合同违约损害赔偿与其他违约责任形式的区别

   1、损害赔偿与实际履行

  《合同法》第112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显然,从立法角度已经对这两种救济方式进行区分,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在个案纠纷中,要求违约方实际履行更能够帮助守约方实现合目的且不用为主张因违约行为而产生的实际损失进行举证,更有利于保护守约方的合同利益。当然,某些情况下要求实际履行已经不能对守约方进行有效救济。

  例如买卖合同中的迟延交付行为,在生产型企业的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如果出现因违约方原因迟延交货的情形就很有可能导致生产经营的停顿,即使继续履行合同但已经产生了经济损失。那么,在实际损失能够合理证明的情况下选择违约损害赔偿就可以有效地维护守约方利益,直接采用放弃要求违约方实际履行的救济方式而采取损害赔偿来弥补损失。

  2、损害赔偿与支付违约金

  损害赔偿与支付违约金都是合同责任的主要方式。前者主要是一种补偿性的责任形式,而后者则具有补偿性和惩罚性双重属性。所以,损害赔偿通常要与实际损害相结合,而支付违约金的数额与实际损害之间并无必要联系。即使在没有损害的情况下,也应支付违约金。如果支付补偿性违约金不足以补偿受害人遭受的损失,债务人还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以弥补违约金的不足部分,即违约金可与赔偿损失并用。但在两者并用的情况下,应以受害方的实际损失作为责任的最高限额,即受害方不得获取超过实际损失的补偿。

  3、损害赔偿与采取补救措施

  在不适应继续履行的情况下,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挽回损失。同样以买卖合同为例,当事人A以二次销售为目的向生产商B进行采购,如发现标的物存在瑕疵,就可以要求B及时修复并承担由此所产生的合理费用。但如果实际购买者C发现标的物存在瑕疵并无且法修复,从而以无法实现使用目的为由要求A退货并承担违约金的情况下,A显然因为B销售瑕疵产品的违约行为产生了违约损失,当然有权主张B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

  4、损害赔偿与解除合同

  有效的解除合同行为将给各方当事人带来终止合同效力,消灭合同关系的法律后果。我国《合同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当事人可依本条规定,以合同是否履行完毕作为选择救济方式的时间节点。若已经履行,则即使违约方采取恢复原状或其他补救措施等方法,当事人仍可以要求其赔偿损失。

  文中提及合同违约损害赔偿等违约责任形式都是为了补救因违约导致的损失,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一定要采取某种形式,其是根据自身条件确定的,虽然各种形式都有区别,但是也可以相互转化,如继续履行和采取补救等形式都能变成为损害赔偿。其次,当事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必须满足违反合同并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情况下。


添加微信×

扫描添加微信